注意:因業(yè)務調(diào)整,暫不接受個人委托測試望見諒。
表面粗糙度:測量鈦板表面微觀形貌,影響骨細胞附著能力。
孔隙率:評估鈦板內(nèi)部孔隙分布,決定骨長入效果。
彈性模量:檢測材料剛度,判斷應變屏蔽效應程度。
屈服強度:測定鈦板塑性變形臨界值。
抗拉強度:評估材料最大承載能力。
疲勞壽命:模擬長期循環(huán)載荷下的耐久性。
腐蝕速率:分析體液環(huán)境中的化學穩(wěn)定性。
離子釋放量:檢測鈦元素在模擬體液中的析出濃度。
接觸角:表征表面親水性,影響蛋白質(zhì)吸附。
顯微硬度:測量材料局部抗壓能力。
斷裂韌性:評估裂紋擴展阻力。
殘余應力:分析加工過程中形成的內(nèi)部應力分布。
生物相容性:通過細胞毒性測試驗證安全性。
骨整合率:量化鈦板與骨組織結合程度。
磨損性能:測試關節(jié)面接觸部位的耐磨性。
滅菌耐受性:驗證消毒過程對性能的影響。
磁共振兼容性:檢查鈦板在MRI環(huán)境下的安全性。
熱導率:評估術后局部溫度傳導特性。
電化學阻抗:反映表面氧化層的絕緣性能。
界面剪切強度:測量鈦板與骨組織結合面的力學性能。
動態(tài)力學分析:研究交變載荷下的粘彈性行為。
X射線衍射:分析材料晶體結構變化。
表面能:計算材料表面自由能,預測生物活性。
微動摩擦系數(shù):評估微小位移下的摩擦特性。
CTE匹配度:檢測熱膨脹系數(shù)與骨組織的差異。
氫含量:測定材料中氫元素濃度,防止氫脆。
氧含量:分析氧化層厚度對性能的影響。
氮含量:評估表面氮化處理效果。
碳含量:檢測材料中碳雜質(zhì)水平。
鐵含量:監(jiān)控加工過程中鐵元素污染。
純鈦接骨板,鈦合金鎖定板,多孔鈦椎間融合器,脛骨遠端解剖板,股骨近端髓內(nèi)釘,髖臼重建環(huán),頸椎前路固定系統(tǒng),腰椎后路釘棒系統(tǒng),下頜骨重建板,顱頜面修復網(wǎng),跟骨解剖型鋼板,肩胛骨固定板,橈骨遠端T型板,肱骨近端鎖定板,骨盆重建鋼板,兒童專用生長板,踝關節(jié)融合板,胸骨固定鋼絲,脊柱側彎矯正棒,膝關節(jié)置換墊片,肘關節(jié)鉸鏈式假體,腕舟骨專用板,趾骨微型鋼板,骶髂關節(jié)螺釘,骨延長外固定架,3D打印定制鈦板,可降解復合鈦板,納米涂層表面改性板,抗菌銀涂層鈦板,多孔鉭復合鈦板
ASTM F136:醫(yī)用鈦合金機械性能標準測試方法。
ISO 10993-5:醫(yī)療器械生物學評價細胞毒性試驗。
GB/T 16886:醫(yī)療器械生物學評價系列標準。
ASTM F1147:多孔植入材料拉伸試驗方法。
ISO 5832-3:外科植入物鈦材料技術標準。
ASTM F1877:骨科材料顆粒表征方法。
ISO 12106:金屬材料疲勞裂紋擴展試驗。
ASTM G5:電化學極化電阻測量標準。
ISO 13779-3:羥基磷灰石涂層檢測規(guī)范。
GB/T 4338:金屬材料高溫拉伸試驗方法。
ASTM E384:材料顯微硬度測試標準。
ISO 6474-1:外科植入物陶瓷材料標準。
ASTM F2028:骨科植入物動態(tài)磨損測試。
ISO 7206-2:髖關節(jié)假體機械性能試驗。
GB/T 10120:金屬應力松弛試驗方法。
ASTM E112:晶粒度測定標準方法。
ISO 13356:氧化釔穩(wěn)定氧化鋯陶瓷檢測。
ASTM F2183:MRI環(huán)境下植入物發(fā)熱測試。
ISO 14242:人工髖關節(jié)磨損模擬試驗。
GB/T 4339:金屬材料熱膨脹系數(shù)測定。
萬能材料試驗機,掃描電子顯微鏡,X射線衍射儀,原子力顯微鏡,接觸角測量儀,電化學工作站,顯微硬度計,激光共聚焦顯微鏡,熱重分析儀,動態(tài)力學分析儀,ICP光譜儀,摩擦磨損試驗機,疲勞試驗機,CT掃描系統(tǒng),三維表面輪廓儀
1.具體的試驗周期以工程師告知的為準。
2.文章中的圖片或者標準以及具體的試驗方案僅供參考,因為每個樣品和項目都有所不同,所以最終以工程師告知的為準。
3.關于(樣品量)的需求,最好是先咨詢我們的工程師確定,避免不必要的樣品損失。
4.加急試驗周期一般是五個工作日左右,部分樣品有所差異
5.如果對于(骨科鈦板骨整合應變屏蔽功耗)還有什么疑問,可以咨詢我們的工程師為您一一解答。
上一篇: 環(huán)境噪聲評估測試
下一篇: CO?飽和流體腐蝕速率檢測